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许多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。在这片广袤的文化海洋中,文字、绘画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戏剧等,都是构成其中的重要部分。然而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中华民族在传承文化时常常主张“去糟粕,取精华”。因此,一些曾经流行的文化元素被逐渐抛弃,走向衰退,其中之一便是相术。
相术,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,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,但到了现代,它与迷信、玄学等概念紧密相关,因而逐渐被大众所摒弃。相术的从业者——相师,往往被人们轻视,甚至成为笑柄。然而,在古代,相师的地位可不低。从国家的决策到百姓的婚嫁,很多事情都离不开相师的帮助,甚至有些能力出众的相师会被尊称为“国师”,享受着尊贵的待遇。
展开剩余80%所谓“相师”,就是指专门从事相术的人,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的面相、气色、骨骼、手纹等,来推测一个人的命运、吉凶、寿命等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相师,除了天赋之外,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同样不可或缺。相术的核心在于“术数”,这是道教五术之一,基于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,用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人生命运。
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相术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,无论是哪个朝代更替,相术始终未曾消失。许多有才华的相师,甚至宣称自己能够预测一个朝代的兴衰。而其中,隋唐时期的袁天罡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位相师。
袁天罡生卒年不详,且与他的神秘气质相符,若没有足够的神秘感,又怎会有那么多关于他的传奇流传下来?尽管如此,袁天罡活得很长,据说他自隋朝末年便开始显现出非凡的才华,一直活跃到武则天称帝时。年轻时的袁天罡生活困苦,父亲早逝,不得不独自奋斗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他接触到了长生之术,并全身心投入其中,逐渐开始钻研相术等玄学。
任何事物,只有专心致志地去做,才能有所成就。袁天罡便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,在术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甚至一度开辟了新天地。隋炀帝时,他凭借相术当上了资官令,唐朝建立后,他又被任命为火井令。但这些官职对他而言,仅是谋生之计,根本没有追求升官发财的愿望。因此,江湖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关于袁天罡的政绩,流传下来的更多是他准确的相术。
在大业末年,袁天罡为许多人相过面,其中杜淹、王珪、韦挺、窦轨等人都亲身经历验证了袁天罡相术的准确性。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,袁天罡一度隐退。但在数十年后,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武则天小时候,袁天罡曾经过武家,武士彠请他为几个孩子相面。袁天罡看到武则天时,突然大惊失色,口中脱口而出:“龙瞳凤颈,极贵验也;若为女,当作天子!”
这番话让袁天罡离开后,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。谁也没想到,襁褓中的婴儿,后来真的成为了预言中的“天子”。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,听说了袁天罡的预言,也对其十分敬佩。袁天罡曾被李世民邀请入宫商讨国事,而李世民对他的能力十分赞赏。这也使得袁天罡深信,唐朝应该由李唐家族继续执掌下去,即使他已经预见到唐朝在李世民之后将面临重大劫难。
这场劫难,显然是指武则天的崛起。武则天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,成功将盛唐一分为二,插入了武周政权。她的称帝之路并非偶然,袁天罡并不完全相信她能成功,因此,他始终认为,武周政权是一个短暂的插曲。为了自己的理想,袁天罡时常在暗中反对武则天的政权,而这无疑激怒了武则天。
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,对于任何威胁她统治的人都毫不手软。袁天罡作为一位曾预言她将成为皇帝的相师,理所当然成了她的眼中钉。她将袁天罡召入宫中,并将其囚禁在大牢中。在将袁天罡处决前,武则天亲自去狱中探望,询问他是否还有遗言。
面对武则天,袁天罡淡然地说了八个字:“成也洛水,败也洛水。”这句话令武则天感到震惊。前四个字象征着她的成就,而后四个字则暗示着她未来可能的命运。武则天心生一丝惧意,决定放了袁天罡一命,想要通过这一宽恕获得袁天罡的“善意”,并改变她未来的命运。
然而,袁天罡所说的八字已经预示了天命,他并不打算为武则天改变命运。袁天罡被释放后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而武则天的人生也最终应验了这一预言——晚年的她奢靡无度,深受仇恨。她最终在上阳宫病重时,被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退位,最终去世。她的传奇一生,也就此画上了句号。
这一切,是否也与袁天罡的预言密切相关?他预言的“败也洛水”果真应验了武则天的晚年命运,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。
(参考文献: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)
发布于:天津市